“在慈溪方言中,端午节被称为‘冬红节’。俗语‘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一冻’,提醒人们在冬红节前后,依然有冷空气影响”“说起诸暨人的早饭,那一定绕不过次坞打面、藤羹和年糕糳”“世界上最难懂的语言那就是温州话,一日三餐有着不同的读法,早饭是‘天光’,午饭是‘日昼’,晚饭叫吃‘黄昏’”……一条条精美的推文,用最地道的家乡话介绍地方文化,读来增闻广识的同时,让人对各地文化产生向往之情。这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方言与地方文化”公众号里的故事。
今年3月,学校开设了方言与地方文化课。课程要求学生在深入调查研究家乡方言、发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将学术成果转化输出的实践创新能力,不仅要撰写论文,还要以公众号推文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家乡文化。
“方言流失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媒介的发展、外出求学与打工人数增多、学校的普通话教育,使得人们在选择语言工具的时候,方言从不是首位。”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解海江说,“这也是方言与地方文化这门必修课的由来。
“在慈溪方言中,端午节被称为‘冬红节’。俗语‘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一冻’,提醒人们在冬红节前后,依然有冷空气影响”“说起诸暨人的早饭,那一定绕不过次坞打面、藤羹和年糕糳”“世界上最难懂的语言那就是温州话,一日三餐有着不同的读法,早饭是‘天光’,午饭是‘日昼’,晚饭叫吃‘黄昏’”……一条条精美的推文,用最地道的家乡话介绍地方文化,读来增闻广识的同时,让人对各地文化产生向往之情。这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方言与地方文化”公众号里的故事。
今年3月,学校开设了方言与地方文化课。课程要求学生在深入调查研究家乡方言、发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将学术成果转化输出的实践创新能力,不仅要撰写论文,还要以公众号推文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家乡文化。
“方言流失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媒介的发展、外出求学与打工人数增多、学校的普通话教育,使得人们在选择语言工具的时候,方言从不是首位。”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解海江说,“这也是方言与地方文化这门必修课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