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近一步提升我院学子的艺术素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4月25日上午,我院特邀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李伟副教授,于艺术楼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以“场域共生——大学艺术教育与在地性艺术项目的链接与赋能”为主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梅法钗教授主持。
李伟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
同济大学设计学博士研究生
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美术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获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
讲座初始,李伟围绕“什么是艺术项目”展开演讲。艺术项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当代艺术为中心,以公众共同创造为基础的新型公共艺术”。艺术项目随着特定时间和地点等条件而不断演变,侧重的是一种持续的、实验性的、无目标性的审美经验,被视为激活社会资本、建立特定社会情境、强化社会意识、重塑特定人群的有力助推器,以积极的面貌和姿态推动地方重建与更新。2000年后,艺术项目的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开始受到艺术批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他穿插讲述了公共领域的定义,即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而不受干涉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公共意见能够形成公民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自由的表达和公开他的意见。他也解释了场域和在地性艺术的概念:场域即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由不同位置之间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构成的开放性结构。在地性艺术最初指针对待定物理环境而制作的艺术作品。
基于上述内容,他为我们介绍了“鲸落有生”花鸟岛艺术项目。这是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师生以及国际艺术院校学生与花鸟乡政府、嵘泗花鸟微度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手呈现的社会参与式艺术项目。此项目试图以艺术为纽带链接不同的人群,并在这个饱含诗性的场域中和谐共生,植根岛村文化并与原住以及新岛民协作设计的在地性艺术项目。除此之外李伟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关于场域共生的一些作品,加深了同学们对场域共生的了解。
他讲到如同德勒兹在《千高原》中提出的块茎理论中联系性和异质性以及多元性原则以及多元生成状态。艺术项目的跟进可以对社区的多种生态产生融合与共生,同时实现各种价值的活化,创造以及实践美学生活。在场域中,链接自然与文明、社会与人、城市与乡村,并抹平其中的鸿沟。可以通过艺术发现地方,创造超越国界、地域与年龄的协作,邀请岛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同时,设计与开发游客可以参与的在地性艺术项目,以此为契机,探寻地域的再生,并为岛村文旅赋能。进而在共生及价值再生视野下,“艺术”和“乡村”的理想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个性及价值,并从合作中寻求新的共同性的状态。
讲座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李伟对其中同学提出怎么结合公共艺术来做影片展览的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梅法钗对李伟老师的演讲表示感谢,并提到我们做艺术应该结合生活和实际,做真正有意义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