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王森在我校图书馆507开展题为“AI多模态能力赋能课程教学资源创新设计”的专题讲座,50余位教师参加。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智能辅助多学科交叉团队负责人刘婷婷主持此次活动。
王森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现状切入,结合DeepSeek、豆包、Kimi等AI工具,系统阐释了其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互动等场景中的实践价值。他表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需具备设定高阶性目标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结构化与可视化表征、参与式活动策划、即时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能力。他强调,教学是培养人而不是选拔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拓展知识获取渠道的当下,人人皆可调用“专家级智能助手”。当答案唾手可得时,个人的提问、审辩和创造能力将成为其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实操演练环节,王森以“工业革命”教学主题为例,现场演示了AI工具的全流程应用,通过输入提示词,依据“BOPPPS教学模式”自动生成结构化教案,涵盖课前导学、课中互动与课后评价,随后借助DeepSeek和Kimi,快速生成教学PPT模板、反映工业革命场景的写实图片,并通过剪映合成“现代大学生与瓦特视频对话”的趣味短视频,最后,带领教师体验AI生成互动游戏代码,如“单词连连看”“太阳系运行演示”等,实现零基础制作网页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
与会教师积极参与实操,亲自尝试利用AI工具将知识可视化、生成思维导图、设计课堂互动游戏等。现场教师纷纷表示,利用AI工具能大幅度减少制作教学图表的时间,效率提升效果非常显著。
与会教职工实操演练
本次工作坊以“AI赋能课程资源创新”为核心,通过专家指导与实操演练,帮助教师快速掌握生成式AI工具在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及课堂互动中的应用技巧,显著提升备课效率与课堂活力。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AI赋能教学科研与行政办公”系列专题培训、积极搭建教职工智能技术交流平台,助力在校教职工拥抱智能化教育变革,共同塑造“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未来教育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