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2023脑启发人工智能认知架构国际研讨会(BICA*AI2023)暨第十四届BICA协会年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幕。此次会议以“脑启发人工智能认知架构”为主题,旨在搭建全球高校类脑人工智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分享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技术,讨论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为宁波实施数字经济创新集智赋能。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水清,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金辉,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骆挺,BICA协会创始主席Alexei Samsonovich,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机器学习和机器人领域专家Angelo Cangelosi在会上致辞,100余名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会。
人工智能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对城市发展而言,人工智能引发各行各业深层变革,是影响城市经济结构、智慧治理、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年会主旨演讲环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机器学习和机器人学教授、曼彻斯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中心联合主任和创始人安杰洛·坎格罗西,美国密歇根大学综合认知中心联合主任、John L. Tishman工程学院名誉教授约翰·莱尔德,美国道尔动态对象语言实验室公司首席科学家保罗·罗伯逊,伦斯勒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教授罗恩·孙,意大利萨莱尔诺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安东尼奥·列托,分别围绕《用于语言学习、信任和心理理论的发展机器人》《MR结合认知架构和生成模型》《人工社会智能、人工独立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未来》《认知结构与神经符号模型和双过程理论的相关性》《用最小认知网格避免行为陷阱》等主题发表演讲。
安杰洛·坎格罗西认为,体验是人类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人工智能认知训练具有借鉴意义。约翰·莱尔德指出,类脑人工智能可以与现有大语言模型等进行优势互补,融合计算,帮助人工智能突破现有局限,让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思考分析,感知生物反馈,实现针对性对话和交流。
保罗·罗伯逊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在于与人类进行流畅互动,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越来越像人类。罗恩·孙表示,人类的认知分为多个层次,比如“直觉”和“反思”思维,深入理解这些思维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有助于让人工智能更加智能。
安东尼奥·列托指出,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分析同样重要。同时还在现场展示,使用最小认知网格工具来分析人工智能系统在生物学上的认知合理性。
据悉,脑启发人工智能认知架构国际研讨会是一个全球著名人工智能、认知和神经科学交叉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了13届。该会议作为2023世界数字经济大会系列专题活动之一,首次在中国召开。本次大会由美国生物启发认知架构协会主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内容涵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社会、经济、教育科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