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图片新闻

更多+

风华正茂廿五载·弦歌不辍启华章 | 今...

作者:郑子轩 王阳洋 陈以林

发布日期:2024-12-07

尚林美术馆开幕!

作者:[全媒体记者]陈以林 刘品言

发布日期:2024-11-23

活力赛场 青春飞扬|我校田径运动会...

作者:刘品言 王阳洋

发布日期:2024-11-01

“新”欣向荣 “专”心致志

作者:[全媒体记者]

发布日期:2024-09-12

咔嚓! “新”颜入镜

作者:[全媒体记者]谷芳芳

发布日期:2024-09-01

"流动边界" | 学院2024年优秀毕业作...

作者:孔诗涵 郑子轩 刘艺晗

发布日期:2024-05-10

“产教融合 青创未来”高校人才走进...

作者: 徐志旺 詹彤彤

发布日期:2024-04-29

高甜来袭!科院首届集体婚礼正式上映!

作者:郑子轩 陈锦涛

发布日期:2024-04-20

即刻开学!启航新旅程

作者:刘思源 郑子轩

发布日期:2024-03-03

盛装!盛况!盛情!启航2024,科院正...

作者:江佳敏 巫莹颖 黄嘉琪 张玉婷 陈锦涛 杨灿灿 郑子轩

发布日期:2023-12-30

国媒

人民日报:艺术宁波 | 籁寂:这场国际当代艺术展为“后图像时代”发声

作者:[通讯员]沈颖颖 欧阳晨晨 2024-06-14
阅读:101

这是一场让你打开眼界和思维的当代艺术展。Ai时代到来,我们忽然被卷入技术和图像的浪潮中,我们将怎样面对图像艺术?

6月6日,一场学术化的国际当代艺术展《籁寂:后图像时代的发声》在宁大科院的尚林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云集了来自6个国家、14位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艺术家们以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几何形当代图像、电影艺术、互动影像等多种艺术方式呈现了“后图像时代”的探索之作20余件。

在研讨环节,国际背景的艺术家们和宁大科院的师生们探讨了这个快速变化的Ai时代中的现代视觉体验与艺术理念,如何被塑造?如何探索走向?





勇敢发声就是拥抱的姿态

天籁之音,通常泛指自然界的声响,风声,鸟鸣,泉涌,种种凝聚天地,日月精华的声音。“寂”,则来自侘寂美学。“籁寂”,在动静之间,最美的声音来自安静时候的思考吧。

技术改变艺术,不止于今天。200年前,照相机的发明曾经改变了写实油画的方向。当下Ai的发展对图像艺术的影响是什么呢?

数字影像作品《穿梭与发声》是艺术家在大海天地之间挑战书写文字。刘丹姝把沙滩作为地展开自己与文字的交流。粗重和尖细交缠在一起的线,释放心灵中积压的能量,借助自然和大海的力量,将行动留下书写轨迹,在墨色与大海的波浪中,融入到一个当代艺术的记忆里,并让自己与大海共同畅游在“无形”的形式之中。

这是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在沙滩上画画,梦想和快乐的记忆也在此定格,把在地场的力量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把图片,影像,书法等融合成为一个作品,围绕自身,环境,社会问题,这也许是我们觉得最有贴近性的当代影像作品吧?



刘茜懿的《小格系列》是一组视觉符号的日记,是一种叙事,也是一种语言的转换,她告诉记者:“每一天我回到家就会在书桌面前用绘画表达出来。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尝试自己的语言,这个材质用的越贴身越好,比如说你特别爱做衣服,那你就用布料试着去做。当然你会画画,就用画画也好。当下一些Ai技术介入的时候,不管是面对图像风暴,还是混沌的状态,我们应该敢于主动去寻找一个脉络,从过去到今天到未来,前瞻性地去思考后图像时代的各种问题。”



本次展览特邀嘉宾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管郁达表示,此次以“籁寂”为主题,因为自己比较关注民艺,在思考需要用怎样的创作形式,用合适自己的艺术工具去呈现自身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开放与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一些更重要的连接。

艺术家的诗性无法改变

感性与直觉依然是打开影像的主要途径。

FUTURE MODE艺术小组是一个艺术团队,由各大艺术高校教师组成,成员涵盖了数字艺术、电影艺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等创作方向。作品《衍》是多维度多视角整合的艺术体验,探索数字技术对情感和故事的表达。





独立策展人卞卡认为,技术设备带来的美学也许会变,但不管技术如何改变,艺术家诗性的一面无法改变。

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图像变革的时代里,科技与艺术如何交互影响?我们或许从这些艺术家的探索中获得启发,迎接复杂多元的后图像时代的到来。

记者 陈晓旻

直达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53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