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 ——”3月26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型机械加工训练中心内,欢呼声此起彼伏。数控机床的刀头精准雕刻木料,在飞扬的碎屑中,一枚陀螺的雏形逐渐显现。“哇!真的是陀螺!” 来自慈溪胜山镇胜西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紧紧围在数控机床旁,一张张小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新世界的大门,当天,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 “小小工程师”,沉浸式开启数控加工、3D 打印和机器人编程的科技探索之旅。
此次以 “职业启蒙・科创未来” 为主题的科技研学活动,由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关工委统筹指导,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联合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办。活动依托学校大型机械加工训练中心,借助 3D 打印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等高端设备有序开展。
“书上说陀螺是光滑的,可这个有凹槽!老师说凹槽能让鞭子抽得更准——古人四千年前就懂这个道理!” 上午的智能制造环节让学生胡子祺大开眼界,“原来工厂里的机器是这样工作的!”
到了下午,研学活动愈发精彩纷呈。机器人智能制造应用联合实验室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向机器人发出简单指令。“我让机器人抬手、转圈,它真的会听我的话!”大家化身“小小工程师”,体验机器人从设计到运行的完整过程,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创新创业中心二楼,学生们还体验了3D打印的神奇。从平面想象到立体成型,大家在“玩中学”中理解科技应用,培养对机械工程设计和材料科学的兴趣。
“这次活动太有趣了!” 胜西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郁子诺兴奋地说,“我不仅了解了陀螺的制作过程,还亲手参与加工,这比书本知识生动太多了。”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趣味化、场景化的沉浸式学习,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领略科技魅力。说不定今天玩陀螺的孩子中,就会诞生未来的科学家或工程师。”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实验中心教师、高级工程师杨柳表示,此次活动是学院关工委 “铸魂工程” 与 “关爱工程” 的具体实践,通过 “科技实践 + 职业体验” 的形式,帮助小学生开拓科技视野、树立职业理想。“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校企社协同育人,为青少年搭建更多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