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软件工程系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4月教学研讨会,聚焦新推出的“编程助手”教学工具应用。会议由系主任应新洋主持,软工系全体教师参加。
本次研讨会以“技术赋能教育,重塑编程思维”为主题,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本系刚推出的“信工编程助手”优化学生上机实践教学。会议开始,应新洋首先介绍了我系基于本地部署的Deepseek大语言模型,设计了一款在线编程助手“CodeMaster”,专为解决学生过度依赖大语言模型直接获取代码答案的问题而设计。其核心功能包括概念解析、解题思路引导、错误排查建议,但严格限制直接输出完整源代码,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巍在软件演示中强调:“相比第三方工具,‘基于本地化模型部署的编程助手不仅更贴合机房封闭网络环境的教学场景;并且通过限制代码生成,我们希望扭转学生‘复制粘贴’的Ai使用惰性,回归编程思维训练的本质;同时也解决机房实践环节任课老师无暇一一响应学生求助的痛点。”陆继祥则补充道:“工具的设计需平衡辅助性与挑战性——既提供脚手架式引导,又避免答案直接暴露。我们下一步应考虑结合学生使用数据,动态优化提示策略。”
研讨会上,教师团队就实际教学应用语境展开讨论。胡旭昶提出:“可专门增设代码排错功能,方便学生直接粘贴代码给出具体错误诊断结果”;刘慰建议“在现有C语言编制助手基础上增加对Python课程的支持”。最终,会议形成共识:将“编程助手”在短期试用基础上,逐步推广到更多基础编程课程中进行试点。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软件工程系希望通过推出新型教学工具推动教学改革,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伦理挑战,也为培养具备扎实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些许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