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洗新校,空枝亦朗吟。这一周是大一新程的序章,是满怀热望、收获知识的时节。为了让25英语系的新生们对自己未来四年的学业安排有更好的认知,英语系于9月25日在三号楼一阶三举办了“英语系特色方向建设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探索自我边界,解锁英专生N种职业。讲座由2016届英语专业校友徐坚俊主讲,参会嘉宾有: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潘晨光、英语系主任余方敏、副主任李凤萍。
讲座由余方敏主持,讲座伊始举行了教育行业专家的受聘仪式,潘晨光给徐坚俊颁发了聘书。
讲座以徐坚俊结合英语专业发出的哲学三问开启:1.现在我的身份是什么?(who)2.为什么选择英语专业?(why)3.我以后想要干什么?我会更喜欢什么样的道路?(what)
首先,“现在我的身份是什么?”这个问题抛出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家的身份认同感。他站在英专生的视角提出了带典型意义的参考定义,从生理属性上,我们是处于成年与未成年过渡期的个体;从心理属性上,我们是对未来迷茫对前路憧憬的个体;对社会对自己的目前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肯定了自己的社会属性——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正待塑造的大一新生。其次,为什么选择英语专业?他在此处用了经典英语语法引入话题:过去,现在,未来。相对于寒窗苦读决战高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显然更加重要。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要更加注意获得感,对回报的获得,对能力提升的获得等等。如此,讲座的重点即来到了“英语专业”。在分享中,他提出了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专业”的定义分为学术与教育领域,职业与行业领域,能力与素养层面。综合而言即核心竞争力,要将英语看作重要的工具,同时看重英语的可塑性。
针对英语+专业,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总结出了三点建议。一,利用好校外资源。他根据自己的大学经历给出了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的建议,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课程本身内容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一选择,并且试探性考虑自己未来的就业。也可以适当参与别的课程,这样可以收获更多老师的资源,也能结识更多同学资源。增加职业方向体验,拓宽视野与试错机会。二,拓宽职业信息渠道。关注诸如宁波人才教育网,宁波招聘信息吧,浙江教师等公众号,并在线下参与毕业生综合招聘会等活动。多向感兴趣的职位和事业单位投简历,参加面试,抓住与业内专家和HR的交流机会,从交谈中定位自己,审查自己的不足与行业适配度,也可从中对行业内部的趋势与空白所需进行分析,从而更高效地提升自己。三,了解自身优缺点,以及确认英语的工具性作用。他还认真地给大家总结了经验:多听,听前人经验,模仿学姐学长的就业计划,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忠告;多看,看市场信息,关注市场需求动向;多体验,职场适配要体验,注重能力适配度与劳动关系双方接受度。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写一张目标职业清单。全方位考虑到自己理想职业,个人资源,个人能力,个人成长经历,工作理想城市,努力方向等。
最后,他提到了英语+升学方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国内考研和国外申研。
就大环境下考研比例与人数来看,近几年,考研的人逐年增加,考研的成功率也在增长,同时,博士的就读率也在提高。不难看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大家可以抓住缺口提升自己。他举例来警示我们,英专生考研,内容多,涉及范围广。我们应该做到全方位复习,安排好各类报名,取准考证等事情的时间,清楚考研和就业不冲突的概念。
讲座的重点放在了国外升学的策略上。相对于国内,国外升学的招生方式更加灵活;学制更短,时间成本低;就业竞争力更强,国际化视野亦有利于个人成长;有机会接触到排名更前的院校,选择性更多;经济成本可凭自己的努力优化。考虑到大家的需求,学长给我们分享了几个有利于大家申请的院校:韩国的庆北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等。在申请学校时,我们不仅要了解相关院校的语言申请要求,相关奖学金政策,学费减免政策,也要关注国家留学基金委官网发布的相关政策,寻找最有利于自我提升的方案与选择。
分享完学校信息机会后,他又拓展了留学规划案例。通过分享曾经规划学生的案例,告诉大家,学业GPA方面注重平时分的积累,在学有余力的同时,选修自己擅长的科目;语言成绩上,可以通过报名培训机构来提升雅思托福成绩、考PET,做两手准备。
综合上述内容,英专生应做到,一研判,升学形势要研判;二规划,升学路径要规划;三前置,升学准备要前置。在讲座的最后,徐坚俊分享给了我们一句《人民日报》的名言: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向山而行的人,必将俯瞰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