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昨天,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后,将学生小项、小戚的记过处分改为严重警告。
今年4月初,该学院在我省高校中首推学生处分申述制,因打架被处分的小项和小戚,不服学校处分,成为这项制度的首位“受益人”。
初衷:避免处分过于武断
4月29日,宁大科技学院由13人组成的申诉委员会正式成立,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由教师、学生会代表组成的学生处分申诉处理委员会,其中具备法律、教育、心理专长及未兼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占了委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申述委员会在收到学生的申述书后,可根据当事人的意见按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听取说明,最终决定必须由2/3以上出席会议的委员同意才有效。
学校方面称,他们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学校处分学生时,因过于武断而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起因:校门口打架被记过
今年4月4日下午,小项去上计算机辅导课,发现没有空闲的电脑,就要求同学把机子切换一下,结果导致正在使用电脑的另一班学生小戚无法使用,两人因此推了几下。
事后,小戚坚持要小项道歉。4月8日在机房因小事起了纠纷,几天后双方碰面时,各约了同学在校门口“解决此事”,其间发生一些推搡,后被经过的老师及时阻止。
学校学工办老师认为,此事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学院里造成了较坏影响,两人被记过处分,另一名参加打架的人则被严重警告处分。
学生:记过处分太重了
6月4日下午,学生处分申诉委员会举行了公开评议会,申述委组织了9名法律、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专家,认真地边听边记,并不时提问。
评议会上,小项说:“我们到校外是为了调解矛盾,不是去动手,学校处分过重了!”
小戚说:“做错事要承担责任,我只希望学院能以教育的目的出发,将我的处分降到严重警告。”
学工办:刚性处理有必要
学工办老师则认为,事件发生后,两名学生对事实都有隐瞒,可见他们当时还抱有一定侥幸心理,不适用从轻处分的条件。现在高校学生“自我为中心”思想比较严重,以前处理学生时,学校的同情心会多一些,现在看来,“刚性”处理也很有必要,应该让犯错的学生接受深刻教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评议:严重警告就够了
申诉委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听证、提问,最后做出评议:在认定上,学工办给予适用的条款是正确的;从事情的情节上看,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就能达到教育目的,也比较适合。最终结果有待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昨天的院长办公会议上,王文斌院长认可了申诉委的决定。他说:“以往,学校处分学生时,没有从法律条例出发,这次评议体现了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也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文章
更多+- 潮新闻: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编剧作品摘得中...
- 潮新闻:青春热血激荡军营,征兵宣传进校园
- 慈晓:宁大科院学生自主研发“智慧眼”磨矿机
- 慈晓:让知识具象化!宁大科院产教融合实践...
- 潮新闻:防灾减灾日硬核“打卡”,宁波高校...
- 甬派:云梯体验+实操演练超震撼!这所高校...
- 慈晓:青春逐梦沃野间 “正大” 变身学生实...
- 慈晓:钱海军与青年学子共话奋斗征程
- 宁聚:“两山”理念青年说:甬凉“后浪”共...
- 慈晓:“订单式”培养显成效 宁大科院驿淘...
- 潮新闻:从杨梅林到实验室,宁波校政企共建...
- 甬派:校政企共建!杨梅产业创新工程研究中...
- 慈晓:校企地协同发力 无人机助农开启智慧...
- 甬派:这些大学生实习期间成为销冠,听听他...
- 央广网:2025“贤江文化周”开幕
图片新闻
更多+
今日早报:宁大科技学院在我省高校中首推学生处分申诉制
作者:通讯员 王兴国 丁晓虹 本报记者 柴明雄
2004-06-26
阅读: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