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园的创业大赛起,一股创业风日渐吹遍中国各大院校。且不论有多少人心中暗自酝酿着他们的“创业梦”,单单在宁波大学校园旁一条叫双桥的商业街,你就会发现不少店铺的老板居然还是充满学生气的在校大学生:一有生意,他们会热情招呼;一空下来,就拿起英语书背单词。他们就这样形成大学校园里的“边缘创业群”,按他们的话说,是“痛并快乐着”……
小小饰品店,让我们学会很多
走过双桥曲折蜿蜒的弄堂,有一家小小的“果果少女屋”总会吸引很多学生的眼球。这家店的主人是3位大二的女生,卖的主要是女生的内衣和小饰品,这在双桥还是第一家。传播与艺术学院的陈果同学是店主之一,想起当初的“创业路程”,她的感慨很多:“开这家店并不是一时的兴起,我们从上个学期就已经开始筹划!一方面,我们是学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后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这一类的工作,这家店就是我们自己设计装修的,也算是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吧!另一方面,开店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了解了进货、销售、推销的整个运作过程,我们觉得这种经历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店是今年2月开的,至今也有4个多月了,在这4个月里,3个女生共同携手,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了。谈到3人之间的合作时,她们很有默契地笑了,“因为大家都是比较好的朋友,比较了解,团结加体谅是我们最大的法宝,平时我们实行轮流值班,这样相对来说也减少了对学业的影响。”
在经营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以前不曾想到的。“很多时候,当我们已经把价格标得比较低了,可学生顾客还是会一味地要求压低价格,这时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但恰恰也是这样的经历,让她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经销商的心理,而不是像以前单纯是消费者的心理角色,想问题也能更加全面,更多地为他人着想。
当问到预期和现实的差距时,她们说:“没开店时的想法的确太简单了,以为开店会是一件很刺激、很开心的事,所以特别兴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实开店也是很平淡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想放弃,我们会努力把店开下去。”
家教中心,创业是为了更好地就业
一间很小的办公室,两个大二的学生,3个多月来的辛苦奔波,组成了今天的“久久家教中心”。在双桥众多学生店面中,这家店铺并不起眼,没有服饰店的精致装潢,没有小吃店的人来人往,只是两个大二学生守着一部电话。
理学院的宋斌在大一时就做了好几份家教,一直觉得宁波有很大的家教市场,所以就寻思着开一家家教公司。那时,双桥的家教中介并不多,宋斌与他们的关系都还不错,一直向他们学习生意经。在家人的支持下,小王准备了1万元来开一家家教中介公司。“那时还不是特别懂,跑去问工商局批一个经营许可证需要多少时间,他们说要近3个月。我当时就傻了,因为家教在学期末和学期初生意是最好的,3个月后就已经是期中了,生意肯定不好。”
宋斌笑着向我们讲述着开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要是我把这1万元拿回去,那我就太失败了。正好也赶上是学期初,新生刚入校都要买自行车,所以我就和一家卖自行车的商行达成协议,我负责在校内帮他们销售自行车。这是我的第一份投资,还算成功,小赚了一把。”说到这里,宋斌是一脸的笑意。“后来,许可证批了下来,我就和同学一起开了这家家教中介公司。”
“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什么生意,我们就到处发传单,结果只接到一份生意。”宋斌苦笑地摇摇头,“没办法,我们只好一户户地上门去推销自己,吃闭门羹是最常见的事了。但几个月下来,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
服装店,卖自己设计的作品
走在双桥喧闹的街道上,你会被一家装饰典雅、风格古朴的服装店吸引。精致的玻璃橱窗,缀着雨花石的台阶,奶白色的木橱木架,淡雅简约的服装,每件衣服上都有自己设计的标签——整个店铺就像是一个格调高雅的品牌服饰连锁店。
这家名为SHOWS的服饰店是学艺术的6位大三学生开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相似的艺术追求,更源于相互之间的默契,今年3月份他们一起开了这家服装店。“我们开店也不是想赚大钱,主要我们本身就是学设计的,这样也就当实践一回了。”
店内所有的木架和衣架,油漆粉刷都是他们自己动手。章峰是他们的负责人,聊起这份家业侃侃而谈:“真的,这样也算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了一回吧!而且身边的朋友都很热心地帮我们。至于父母嘛,虽然不是太支持,但也没有阻挠过我们,开店的本钱都是我们自己平时赚来的。”
在学校里面,这些学生还有一个“青春设计室”,利用业余时间为校级活动设计舞台背景,因为有着这份经验,所以这家小店的设计自然是驾轻就熟。看着店内别具风格的设计,我们这些外行人都为他们的成果而感叹!“说实在的,我们为这家店花了很多心思,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今天这样一家店面,我们所付出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吧!通过开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了要做好一件事情真难!”
在学校里,他们也负责了大大小小的不少事情,再加上学业,他们的时间更加紧张了。即使有6个人一同开店,有时还会有谁都忙不过来顾不上店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很累,有时候也曾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但还是一路走过来了。“6个人一同分享快乐与痛苦,也是别有一番难忘的感受。”
边缘创业的现实意义
在创业中学会判断
所谓边缘创业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校创业者。这样的学生,他们本身还没有毕业,但已经当起了小老板。大学生创业,有些是毕业后去创的,也有书读了一半休了学去干的,边缘创业者则处在两者之间。
边缘创业者利用的是课余的时间来经营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们的主要精力应该是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搞经营。
有人会提出自己的担忧:学生不在学校好好读书,而去做“生意”,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其实,创业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在做“生意”的同时兼顾学业。我们所接触的一些边缘创业者,他们的成绩并不差,创业中的酸甜苦辣反而促使他们更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边缘创业者的出现,和现实中就业难有很大的关系。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边缘创业者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还是比较担忧的,因此他们觉得,与其4年大学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不如先在学校里提前做毕业后才做的事情,即使不成功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如果能做出点名堂,今后就业的路子就宽了很多。
从严格意义上讲,创业跟所掌握的知识没有直接联系。这些边缘创业者,几乎很少能有把所学的专业应用到他们的“生意”上的,那他们学到了什么呢?是方法。创业有一个最重要的成果,那就是对事物的一个判断。在创业中所领悟到的判断能力,是书本上没法教给学生的,因为它随时在改变它的曲线。在创业中学会判断,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当然,学生在校进行创业,也和目前较为宽松的学校氛围有关系。当代的大学生,只要你守法,只要你能很好地把该学的东西学好,学校基本上不会干涉你在干什么。现在的家长也意识到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让孩子早些接触社会是有好处的,因此他们可以在资金上给予这些边缘创业者一定的支持。更有一些学校,开始有意识地为在校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不可否认的是,在学生进行创业的背后,同时凸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些不足。目前,有些高等教育有时候是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延续。一些学生费尽心血考上大学,想学些知识,但大学里的各种考试却使他们疲于应付。一些学科面对现实越来越缺乏实用性,这就致使课堂学习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创业成了学生学习实用性知识的最佳课堂。
边缘创业大家说
学校管理者——宁大科技学院书记王爱琦:
多多少少影响学习
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边缘创业,要理性看待。这些学生创业的理想主义色彩比较浓,激情与冲动大于理性,很多问题考虑得比较简单,碰到困难后才知道创业不容易,情绪也会变得不好,会影响学习,如果创业与学习能协调得好,会对成长有帮助。但学生精力有限,多多少少总会影响学习。作为学院,是不提倡学生进行边缘创业的,毕竟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管理学专家——宁大科技学院管理学博士赵昌平老师:
小店铺教你的很有限
实际上这种“边缘创业”,学生失去的只会比得到的多。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经历过从职员-经理-CEO的成长过程,你就不能了解整个创业的过程。一个小小的店铺,教会你的东西是有限的。
边缘创业者——久久家教服务公司宋斌:
减短毕业后的磨合期
我并不同意什么学生创业。但我现在这样干,就是想尽量减短毕业后工作的磨合期。我主张的还是先就业再创业,所以我们没有把这家中介做大的想法。曾经有人想找我们一起办一家真正的公司,为学生找兼职,后来我们并没有做。一方面是考虑到时机还不成熟;而另一方面,我们不想过多、过早地投入到赚钱的行列中去。学校里有教授、博士传授知识,到了社会上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毕竟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我也要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宽容,其实几乎所有创业的在校同学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失败了,自然会退出,这种边缘创业的风气也自然会消退,所以学校侧重于教育而不是压制的做法,我们是很感谢的。”
旁观同学——宁大科技学院2002会计1班郭维:
大家反应比较平淡
对于那些开店创业的同学,他们的勇气和激情还是值得佩服的,这种经历会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在校期间,我自己是不会去创业的,我觉得学习还是最重要的,大家对这种现象的反应也是比较平淡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所以大学的生活才多姿多彩。
相关文章
更多+- 潮新闻: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编剧作品摘得中...
- 潮新闻:青春热血激荡军营,征兵宣传进校园
- 慈晓:宁大科院学生自主研发“智慧眼”磨矿机
- 慈晓:让知识具象化!宁大科院产教融合实践...
- 潮新闻:防灾减灾日硬核“打卡”,宁波高校...
- 甬派:云梯体验+实操演练超震撼!这所高校...
- 慈晓:青春逐梦沃野间 “正大” 变身学生实...
- 慈晓:钱海军与青年学子共话奋斗征程
- 宁聚:“两山”理念青年说:甬凉“后浪”共...
- 慈晓:“订单式”培养显成效 宁大科院驿淘...
- 潮新闻:从杨梅林到实验室,宁波校政企共建...
- 甬派:校政企共建!杨梅产业创新工程研究中...
- 慈晓:校企地协同发力 无人机助农开启智慧...
- 甬派:这些大学生实习期间成为销冠,听听他...
- 央广网:2025“贤江文化周”开幕
图片新闻
更多+
大学生在开什么店
对宁波双桥街边缘创业者的微型调查
作者:金晶、汪泉、王兴国、梁建伟
2004-07-08
阅读: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