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图片新闻

更多+

风华正茂廿五载·弦歌不辍启华章 | 今...

作者:郑子轩 王阳洋 陈以林

发布日期:2024-12-07

尚林美术馆开幕!

作者:[全媒体记者]陈以林 刘品言

发布日期:2024-11-23

活力赛场 青春飞扬|我校田径运动会...

作者:刘品言 王阳洋

发布日期:2024-11-01

“新”欣向荣 “专”心致志

作者:[全媒体记者]

发布日期:2024-09-12

咔嚓! “新”颜入镜

作者:[全媒体记者]谷芳芳

发布日期:2024-09-01

"流动边界" | 学院2024年优秀毕业作...

作者:孔诗涵 郑子轩 刘艺晗

发布日期:2024-05-10

“产教融合 青创未来”高校人才走进...

作者: 徐志旺 詹彤彤

发布日期:2024-04-29

高甜来袭!科院首届集体婚礼正式上映!

作者:郑子轩 陈锦涛

发布日期:2024-04-20

即刻开学!启航新旅程

作者:刘思源 郑子轩

发布日期:2024-03-03

盛装!盛况!盛情!启航2024,科院正...

作者:江佳敏 巫莹颖 黄嘉琪 张玉婷 陈锦涛 杨灿灿 郑子轩

发布日期:2023-12-30

综合

一金二银一铜!我校学生在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中再获佳绩!

作者:莫亚男 2024-11-22
阅读:68

11月10日,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建行裕农通杯”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省赛决赛在浙江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此次大赛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农业农村的新发展新使命,旨在汇聚高校的人才与智力资源,推动“政校企村”四位一体的深度合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本届大赛共吸引了省内93所高校24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我校学子凭借出色的创意方案与实践能力,用“真题真做、成果落地”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斩获了一金二银一铜的好成绩。


学工图.jpg


在备赛期间,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大赛,各二级学院积极落实认真遴选优秀的团队项目,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参赛师生全力以赴,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研、实践、体验、考察、交流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为乡村找问题、出创意、编制方案。


金簇.jpg

金奖照片

《簇菌生花--真菌共聚技术下高品质花卉培育的领航者》

负责人:罗诗涵

 员:陈萱熠、胡泽涛、柯顺豪、朱烨、赵诣阳、曹颖


金奖项目所选村落河头村作为全国杜鹃花发源地,本身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空间,但存在肥料与菌剂滥用、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的问题,导致花卉出现叶斑,灰霉等病害,严重威胁了花卉种植产能与品质。为了改善河头村花卉种植行业花卉培育困难的现状,该团队研发出差异化产品——簇菌生花花卉营养液。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深入调研,探寻乡村发展的独特路径。从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到重塑乡村生态环境;从传承乡土文化,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每一步都凝聚着心血。该团队通过努力希望推进河头村花卉产业新升级,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经济不断增长,争做高品质花卉培育的领航者。


千丝万缕.jpg 

银奖照片

《芊丝万络--新型全椒丝瓜育种,智促山海协作共富梦》

负责人:王鑫

 员:殷光宇、叶欣、徐馨远、童悦、朱林洁、曹梦雨


知三.jpg

银奖照片

《观隅而知三-一以梨为媒介的“三业共生”乡村规划新模式》

负责人:吴子洁

    成  员:楼炎青、马奕睿、陈艺薇、黄佳琪


该项目通过对于村庄旅游业、特色产业和居民服务业进行区块划分,总结出村庄的痛点是缺少支点,于是在村庄中找到贯穿旅游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业的主要道路作为支点,希望以点线面的发展模式融入到规划中,以点到线,线连成面的发展模式来做到三业共生,取三业的部分节点进行更新设计,以品牌化、衍生化和在地化的设计手法打造节点,将这条路作为村庄的支点带到村庄整体面的发展。主要选取道路上的五个节点进行更新设计,最终实现传播感,完成扩大感,打造年轻感。


铜奖项目.jpg

铜奖照片

《慈溪市周巷镇天潭村街巷空间规划设计》

负责人:亢嘉宸

成  员:林烨、姜凯、曹瑞浩


该项目聚焦慈溪市天元镇天潭村,依托其作为古木家具文化名镇,拥有完整的集修复、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家具产业链的优势,旨在打造新时代木艺文化综合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力求通过合理的部分居所改造,精致化的细节设计以及宜人景观的营造,形成独特的木制家具文化圈。同时,融入生态绿色理念,运用可再生材料与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浪费与资源消耗,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天潭村能够成为慈溪特色活力乡村新标杆。

 

合照.jpg

合照


此次大赛不仅是科院学子探索乡村振兴模式的一次重要实践,更是秉持“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宗旨的有力体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推动了学校创新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扎根基层、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激励学生勇担时代责任,深耕乡村发展一线,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