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人文学院在5号楼205会议室召开了“人文学院地方文化课程建设座谈会”。宁波作协副主席方向明,慈溪地方文化研究专家方国祥、岑剑国与会讨论;党委委员王廷出席。会议由郑晓芳主持。
王廷对人文学院召开座谈会探讨校地合作和专业建设表示肯定,并表示将在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上给予更多支持。
郑晓芳表示本次座谈旨在探讨如何从“地方文化挖掘与创新”课程的改革入手,将专业资源与慈溪地方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将慈溪独特地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课程建设中,以期培养更具文化底蕴与专业素质的人才。李光龙表示本次座谈除了专业建设探讨之外,人文学院亦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传统专业的应用型转型与课程建设,并加强与地方部门的校地合作。
座谈会伊始,裴爱民汇报了“地方文化挖掘与创新”课程的授课模式、整体框架和实践体会,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针对裴老师的话题,大家畅所欲言。方向明建议从地方文化,学科建设,校地合作三个方向推进地方文化课程建设;方国祥建议以慈溪的围垦文化、移民文化、慈孝文化和青瓷文化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课程增添活力。岑剑国则从宏观方面对慈溪地方文化做了大致描述,强调紧密结合当下现实,在高校中加强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与挖掘。曹辉表示,人文学院召开座谈会探讨校地合作和专业建设非常有意义,并表示将在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上给予支持。何杨从人文学院专业转型方面谈到要想走出一条适合专业发展的道路,需要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并要在课程建设中大胆实践,做出实在的成绩。郑晓芳代表汉语言文学系表示将积极利用本专业的资源优势,开拓思路,积极实践,在人才培养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会议期间,老师们与各位专家就慈溪地方戏曲、民间传说、方言词汇等内容如何融入专业课程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让学生既能系统地了解慈溪的历史文化背景,又能亲自走进文化古迹及乡村古镇,感受慈溪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家对课程设置中的运用新媒体手段推广宣传慈溪本地文化表示肯定,认为这是课程建设和地方文化结合的有益尝试。
人文学院此次座谈会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内涵拓展的一次积极实践,也是学校因应时代变化,对传统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型做出的积极尝试。人文学院将继续拓展思路,在专业转型和课程建设上做出更多的探索。
基础学院院长曹辉、教务部副部长何杨、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光龙、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郑晓芳及汉语言文学专业解海江、陈绪石、唐海宏和裴爱民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