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图片新闻

更多+

拥抱时代 向阳而生 | 3、2、1……我...

作者:[全媒体记者]

发布日期:2025-06-14

风华正茂廿五载·弦歌不辍启华章 | 今...

作者:郑子轩 王阳洋 陈以林

发布日期:2024-12-07

尚林美术馆开幕!

作者:[全媒体记者]陈以林 刘品言

发布日期:2024-11-23

活力赛场 青春飞扬|我校田径运动会...

作者:刘品言 王阳洋

发布日期:2024-11-01

“新”欣向荣 “专”心致志

作者:[全媒体记者]

发布日期:2024-09-12

咔嚓! “新”颜入镜

作者:[全媒体记者]谷芳芳

发布日期:2024-09-01

"流动边界" | 学院2024年优秀毕业作...

作者:孔诗涵 郑子轩 刘艺晗

发布日期:2024-05-10

“产教融合 青创未来”高校人才走进...

作者: 徐志旺 詹彤彤

发布日期:2024-04-29

高甜来袭!科院首届集体婚礼正式上映!

作者:郑子轩 陈锦涛

发布日期:2024-04-20

即刻开学!启航新旅程

作者:刘思源 郑子轩

发布日期:2024-03-03

市媒

甬上:00后步入社会,面临疫情后的大环境挑战,这代年轻人拥抱更加多样化的就业方式

作者:李臻 王冬晓 2022-06-16
阅读:1131

2022年,00后一代青年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与前辈们相比,他们面临着疫情后的大环境挑战,也拥有更多新职业的选择,拥抱更多样化的就业方式。

在这个初夏,毕业生的求职仍在持续进行中。记者走进在甬各大高校,对131位毕业生进行了入班调查,同时也聆听了多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故事,他们的选择,也代表了当下青年人的心声。而在他们的背后,更有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助推青年成才的感动!


宁大招聘会


数据:

走访调查三个班级  

当下青年拥抱多样化的就业方式

早上8点,赵沈宇换上工作服,走进生产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设备自动化改造和工序连线生产等,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保障。“最近完成的一个全自动插芯机,每日生产量是原来人工操作的4倍。”赵沈宇自豪地说。

赵沈宇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2022届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方向)专业毕业生,早在一年前,他就以现代学徒制班学员的身份进入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习,现在已经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而这一专业53名毕业生中,除了7个同学专升本,4名同学参军入伍,已有30位学生签订就业协议,1位学生自主创业,另有11位尚在实习的学生也分别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预计就业率在98%以上。

宁波大学2022届阳明创新班的毕业生,更多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这个班共计毕业生56人,其中升学54人(包含出国深造3人),就业2人,升学率96.44%,就业率100%。54名同学免试推荐或考取至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伦敦国王学院、纽约大学等海外著名高校。

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81班,班级人数22人,其中15人就业,包括5人进入“小巨人”企业(宁波单项冠军企业),升学7人,就业率100%。

 

故事:

三位毕业生用自己的故事证明

没有高低输赢 只有青春共鸣

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每一届毕业生都会被一种群体性的焦虑笼罩。但也正因为年轻,让人拥有了敢于孤勇的劲头,未来总是无限可期。成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就业选择当然也不止一种形式。

从校园到社会,青年人要面对的选择,一半是梦想,一半是现实。找工作、考研、留学、创业、灵活就业……记者采访了多名学生,他们就业的选择,没有高低输赢,只有青春的共鸣,对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思考与探索。


邱林伟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就业方式:校园招聘


邱林伟(左一)


宁波是制造业强市

学机械不愁前路

没有考研和就业的徘徊,邱林伟早已锚定“就业”目标。

他是福建仙游人,高考报志愿,他看中城市和专业。“我想学机械,宁波是制造业强市,那让我选,肯定要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机械电子。”邱林伟入学前就想到了未来。

再加上大一结束,邱林伟参军入伍两年。去年大三暑期,他毫不犹豫选择就业。

因为学校经常安排企业导师授课,校企合作紧密,邱林伟对于宁波本土制造业龙头企业比较了解。去年夏天,投了三四份简历,不到两周,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有了回音。

邱林伟在均普工业从事结构设计,实习四个月后,浙江乐歌智能驱动有限公司又向他抛来“橄榄枝”,邱林伟多方考量,选择“乐歌智能”。

“我想研究电机,电机这一块搞精通了,发展前景好。”邱林伟之所以选择乐歌,是因为乐歌给出的职务是在核心器件部电机组做研发,他的工作就是根据公司产品需求设计电机装置。如今,邱林伟在乐歌实习了七个月,下个月就要转正,从助理工程师变成电机工程师。

工作步入正轨、前路也知去向,最好的年华莫过于如此难,心中有方向,脚下有泥土。

未来,邱林伟想要扎根宁波。“家人嘴巴说支持我,但心底还是想让我回去。但是宁波这座城市太吸引人了,环境优美,地铁四通八达,我的专业在这里不愁工作和薪酬。”邱林伟已经开始盘算着购置房产,还让记者帮忙介绍对象。

看来,他是真的喜爱宁波,爱宁波的每一度。

 

戴家雷

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力学专业

就业方式:推免成为浙江大学生物力学研究生


戴家雷


看似艰难的推免资格

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唾手可得”

读研究生继续深造,这是戴家雷大一就定下来的目标。

进入宁波大学,又在“双一流”学科力学专业,戴家雷不缺眼界和雄心。“刚入学,在清华、浙大读研的学长学姐分享他们的大学生活,当时就暗下决心。后来又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和清华等众多名校学子一起交流,看到差距更要努力。”戴家雷用行动践行目标。

连续四年积点分专业第一,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发表SCI论文多篇。他说,大学过的比高中还辛苦。

戴家雷所在的力学班,也就是宁大拔尖人才创新班,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大二开始,戴家雷就跟着导师到实验室做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如何让第三代磁铁材料“钕铁硼”提高其抗腐蚀性。课余、寒暑假,戴家雷泡在实验室,项目完成,他在中科院三区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紧接着,他又参与了一种汽车用钢在冲击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研究,该研究对保障乘客安全有重要意义,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二区期刊。

一边学习一边做科研,期间他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等,斩获大奖。一个人三年做这么多事情,戴家雷是“时间管理大师”。

“周一到周五上课,下了课去实验室,周六泡实验室,周日复习一周课程写作业。寒暑假要么做实验,要么参加竞赛集训。”戴家雷把时间掰开了揉碎了用,三年下来,学科、竞赛、科研样样不落,看似艰难的推免资格,在戴家雷这里是水到渠成的“囊中之物”。

 

徐焕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就业方式:创业+留学


徐焕


大学创业经历
为他加分赢得世界名校的Offer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CA英国创意艺术大学、英国金斯顿大学……站在毕业季,徐焕手捧四所世界名校Offer,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之所以能赢得名校留学的机会,大学创业经历为他加分不少,而这份经历也让徐焕收获了比同龄人更丰富的人生经验。

2018年,初入大学的徐焕对潮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身不断购买潮鞋的过程中,他摸索学习了很多球鞋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鉴定技巧。随后,乘着炒鞋热的东风,他利用两个二手商品销售平台的价格差,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了2020年,随着球鞋市场的降温,徐焕开始尝试成为一名球鞋买手,利用商品在不同地域的信息差,通过控制成本来盈利。仅一年,就在某平台上有了2000+的成交量,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他在继续深造时,选择了跨专业的时尚管理,“作为设计和商科融合的专业,我相信它会更有利于我未来的就业规划。”

跨专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兼顾球鞋交易,“那段时间,我在上课、建模、排版之外,午休要画图、拼贴,傍晚还要赶去物流点拿鞋,处理完后又开始画设计图直到凌晨,几乎没有时间睡觉。但能够为自己的理想拼搏一次,我感到十分骄傲。”


毕业人数创新高 政府积极搭建平台 

在毕业生积极寻求就业的同时,我们看到,社会各方也一起共同努力,搭建各类平台以助力大学生们就业。

据悉,202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浙江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39.16万人,较2021届增加6万余人。受毕业生规模创新高、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从政府到学校都推出了各种举措。教育部从5月开始到8月中旬,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5月9日,教育部启动了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专场招聘和供需对接等活动;5月12日,人社部表示,推出一系列关于稳岗就业最新措施,预计总共释放4500亿元政策红利。此外,在我市,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宁波市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展“十城百校千企万岗”高校毕业生招聘宣讲工作,通过市内高校线上线下联动,为青年学子提供求职机会。

同时,宁波市教育局强化部门联动,协同推动就业创业;强化专业培训,有效提升就业能力;强化岗位供给,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市教育局大力推动在甬高校书记校长带队访企拓岗,6月1-15日,校领导带队共走访247家企业;推动在甬高校积极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月7-15日,在甬高校共举办线上招聘会35场、线下招聘会21场,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共计4347家次,提供就业岗位380362个,参加招聘会毕业生达18672人次。在甬高校2022届毕业生新增就业4500人。

6月,市教育局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面向专升本未上线毕业生,密集举办分行业专场招聘会;面向本科高校准备“二战”考研、考编失利毕业生,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推荐其应聘学校的科研助理岗位,鼓励其灵活就业,边就业边备考。市教育局联合市妇联,面向女大学生推出一批实习就业岗位。

宁波市教育局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协同相关部门支持3个省级示范性创业学院(宁波大学、宁波财经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方位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589门,实现学生全覆盖。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成4个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022年1-5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9000余人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专场招聘会


在甬高校挖掘潜力 积极助力毕业生就业

而在甬各高校,更是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发掘潜力,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

比如,宁波大学对接服务中央、省级机关选调招录,开展全程化服务实施“高质量就业”。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宁波大学定期召开就业专题会议,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群体开展重点帮扶、分类指导。学校开设《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通识类必修课,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资深HR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步入高校就开始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为拓展就业岗位,宁波大学开展校企参访交流会、校企对接研讨会,建立温州、杭州、绍兴等人才工作站,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供需对接。

宁波工程学院下好就业“四步棋”,以此托稳毕业生的“幸福感”。最具特色的是,学校聚政府、学校、校友三方合力打造宁波首个大学生“毕业生之家”,解决留甬创业就业家庭贫困毕业生的住房问题,为大家提供干净温馨、实惠便利的短期过渡公寓,帮助他们度过毕业后的“首年之困”。此外,学校积极以大学生身边榜样引路,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毕业前的关键课程来抓,强化课程对就业的助推作用;立足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实习直通就业。

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为降低疫情影响挂图作战,6月初总体就业率就超80%。为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挂图作战,对标对表,要求二级学院制定就业率月工作目标,实行每周抄送通报,并在毕业生离校前几个月实施“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包括培训提升、咨询指导、职位速递等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就业工作、提升就业质量。学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止到本月初,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880名2022届毕业生,已就业2354人,总体就业率为81.74%。

浙江万里学院充分搭建沟通平台,把就业岗位精准推送到每个学生身边,同时以一套“组合拳”助力大学生创业,设立创投基金,及时对优质项目予以扶持。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了“兴慈学生奖助学基金”,计划评选出首批10名留在慈溪就业的2022届优秀毕业生,每生奖励10万元,以此奖励优秀毕业生。据悉,该基金由宁大科院与慈溪市工商联联合设立,广天诚和混凝土有限公司作为首个捐赠企业捐资200万启动资金。

记者在高职院校采访时发现,职业化教育在就业上起到关键作用,技能型人才就业“逆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与镇海炼化、万华化学等企业深度合作,签订长期产教融合协议,通过“订单班”,每年为2家企业培养输送约近100名学生,出现未毕业就已。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仕俊看来,纾解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的困局,须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发力,“唯有‘跳出就业看就业’,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功夫下在日常,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就业问题。”

直达链接:https://xr.nbwbw.com/info.html?news=264119_1



责任编辑:徐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