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诗人李白、王维、杜甫会画画,他们的书画作品将会如何?
12月29日,《看向内里的眼睛》在宁大科院尚林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了著名诗人杨键独具一格的水墨作品百余件。
浓郁深重的黑犹如密林、犹如苦难、犹如深情……黑色层层叠叠的堆积,但绝不压抑;疏处的光和缝隙,充满艺术的张力……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我看到杨键的画作的第一感觉。当然,远远不止于此。
杨键,1967年出生,现居安徽马鞍山。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曾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宇龙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骆一禾诗歌奖、袁可嘉诗歌奖等。他的诗歌中有一种倔强而指向分明的精神力量,十五年前开始把这股力量喷涌在当代艺术上。
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著名诗人、编剧韩东用“伟大的水墨”来形容“野生艺术家”杨键的作品。
杨键弃绝了水墨的自在、灵动、飘逸,轻捷绝尘的一面,却发现了它的滞重、沉实、凝聚、枯涩乃至拙笨。韩东说:“传统水墨中没有杨键这样的画法。也有恢弘密实沉凝的作品,如《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以及杨键推崇的《雪江归棹图》《雪溪图》等,大多为大尺寸的或全景式画法,且限于山水题材。文人画中的小品则以轻盈的写意为旨趣,水墨材料自由飘忽的特性因此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较小尺幅内针对独立物象的描绘,不惜一切代价的塑造几乎没有。就此而论,杨键的绘画方式完全不是传统文人式的。无论他同意与否、愿意与否,杨键都是一个新派艺术家。”
在我看来,杨键独创了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他的具象就是抽象,画中的静物或者器物就是意象。意象的精神象征性在杨键那里是前提性的。
在他的作品中,钵和芒鞋,这两个大概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专门画过的题材成为杨键特定的意象。他告诉记者:“表面上钵是出家人乞讨、也是众生布施的用具。但是,我所表达的布施含义是广义的,不仅仅是布施食物,更包括了微笑、智慧、友爱、温暖、理解……布施本身的过程中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同时,钵的形状就像无限宇宙中的星球,是面对未知的世界的思考,暗含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以及生命和精神的庄严。”
尤其展览现场中间位置的《金钵》,像无限宇宙中一颗太阳一样的恒星,光明和温暖是我们永恒的精神追求。正如著名艺术家管怀宾用“个人精神世界的建构”来形容杨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是个充满力量的艺术,杨键把这份力量带到了现在的艺术作品中。
他的“芒鞋”系列,其意象是日常、传统、中国、贫贱的,同时那也是僧人之鞋、苦行之鞋、超越之鞋,并走在转化的道路上。龟裂般的纹路和交织的斑纹,是历史厚重而模糊的履痕,也是不屈不挠的苦行僧般的坚持。
巨幅的《不谢之花》是由无数个不同状态的莲花组成。和平常的纯美相比,杨键的莲花呈现的是一种历经苦难的美,一种生命凋萎的美,一种沧桑涅槃的美,一种震憾人心的美。
历经艰辛依然微笑着热爱生活、赞美生命!杨键通过自己的作品重新定义了美,不是表象的形容词般的“美”,而是具有穿透力的动词的“美”。
他把这个叫做“诗性”,他说:“诗歌与绘画本质相同,都具有诗性,只有诗性,才能超越生命永恒感。因此,它是生命力的保鲜剂。”
作品《渔夫图》来自他自己的诗歌内容,是对流失的无可挽回的一切的哀悼。
“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人眼里,“书画异名而同体”。从诗歌到水墨画,内在的境界和意蕴是一致的吗?
著名当代艺术家刘旭光表示:艺术具有时代性。杨键的作品中有来自心灵的质感。他进入内部空间搭建的语言程序,能够达到意识的深层。在漆黑的画面、褶皱的肌理中,在当代语境中探索二维空间如何更深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
其实,只有到现场,你才可能领略“伟大”之于水墨的意义。放弃水的流动,探寻墨的凝重,这无疑是颠覆性的。
本次展览到2024年3月10日结束,欢迎观展。
艺术宁波|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