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暖冬活动志愿者、就业创业推介会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图书馆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者……一长串的志愿服务经历都来自于一名宁大科院大三女生张琳琳,这个周末,她又正式加入了慈溪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志愿服务团队。大学三年,在张琳琳的“志愿浙江”和“志愿汇”app账号上显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3000个小时。
受过别人帮助,尽力回馈社会
张琳琳的志愿服务时长,是宁大科院学生中的Top1,也是校内有名的志愿达人。当记者约她采访时,她表示最近几天都是满课,只能抽出课间的少许时间坐下来聊聊。见到张琳琳第一面,瘦瘦小小的女生,打扮朴素,乐观积极。坐下来听了听她的故事,让人感觉这个女孩懂事得让人心疼。
问起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公益服务,张琳琳说,她妈妈也是个公益爱好者,还在她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妈妈就经常带着她和小两岁的妹妹去桐乡老家的火车站当志愿者,妈妈负责秩序维护和售票机器的操作指导,而两个个子小小的姐妹就在车站里捡垃圾。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收到过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张琳琳都将这些温暖铭记于心,也立志用自己的实践将爱心传承下去,用志愿行动回馈社会。
疫情三年,线上志愿服务不停歇
张琳琳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她是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对非自己专业但感兴趣的课,也都会去听一听。加上需要自己勤工俭学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还要做志愿服务,难以想象,她的一天24个小时都是怎么安排的。时间从哪里来?张琳琳笑着说:“可能我从来不打游戏吧。”
学院学生助理联合会副主席、生命科学与材料化学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助理、学院工会老师助理、前任生命学院团总支社会实践部部长……张琳琳在校的工作多得自己数起来都要想一会儿。她还在食堂找了份帮忙的兼职。尽管如此忙碌,她依旧想着挤出时间去做公益服务。
疫情三年,出入学校不方便,张琳琳就在线上找自己能干的事。例如打理“志愿汇”公众号,帮吴地方言传承相关协会整理寻找资料,给偏远地区小学录制线上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教学视频……闲暇之余,她都在各种志愿服务网络平台搜索信息,看哪些是自己能帮上忙的,都会主动请缨。
想给身边人搭建更多平台,传承雷锋精神
大学三年来,慈溪本地线下志愿服务活动张琳琳也没少参加。最初,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她去了稻读公社,负责亲子绘本活动的现场秩序管理和前期暖场活动。等学姐卸任后,这份重任就交给了她,每次活动,她都会带不同的同学去参加,用身体力行带动身边人参加公益。也正是这一份接力棒,让她意识到志愿对接基地的签约是多么重要,可以给更多的学弟学妹搭建起平台,将这份精神一棒一棒传承下去。这也是她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除之此外,暑假期间去中兴精密公司,帮员工子女、“小候鸟”上暑期课,去慈溪彭桥村委会给当地小朋友上科学小实验趣味课,下乡宣传反诈知识,在慈溪人民医院做挂号机操作导引员,疫情期间开展各种防控志愿活动等等。寒暑假期间回桐乡老家,她的志愿服务脚步也从不停歇。
繁重的课业,和比普通学生更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她对待公益事业的初心依旧矢志不渝。张琳琳说,等大学毕业后,她的梦想是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